<big id="xzzji"><em id="xzzji"></em></big>
  • <th id="xzzji"></th>

      <code id="xzzji"><small id="xzzji"></small></code>
    1. <tr id="xzzji"></tr>

      中工娛樂

      山東非遺課堂“圈粉”青少年 “點亮”多彩傳承

      來源:中國新聞網
      2023-08-23 16:22

      原標題:山東非遺課堂“圈粉”青少年 “點亮”多彩傳承

      中新網濟南8月23日電(記者 沙見龍)纖細的柳條,靈活的手法,不到5分鐘,一個精致的柳編葫蘆就誕生了……在山東臨沭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課堂上,當地柳編傳承人正在進行非遺文化教學,讓更多學生見證傳統柳編“絕活”,并親自動手學習柳編。

      楊進邦是國家級非遺項目、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(臨沭柳編)代表性傳承人,參與課外教學活動成為他的日常工作之一。臨沭柳編有1400多年歷史,像傳統簸箕、箢子等家用器具,歷代柳編藝人一編就是一輩子,“隨著時間推移,原先的柳編藝人逐漸轉行,柳編這一古老手藝也瀕臨消失?!?/p>

      為傳承杞柳編織、絨繡等傳統文化,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,提升對家鄉文化的了解與熱愛,臨沭縣教育、文旅等部門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外活動中心、社區等進行現場教學,傳授技藝。一堂堂精彩紛呈的非遺課程,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
      在棗莊市市中區,面塑非遺傳承人闞宗勤和張婷師徒倆時?,F身當地大中小學,為各年齡段的學生們講解面塑歷史與基本技法,并展示類型多樣、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。為讓傳統文化“圈粉”青少年,讓年輕人“遇見”傳統文化,該區把學校作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,將非遺文化資源引入課后服務,打造具有“歷史底色”的課后服務品牌。

      據棗莊市中區礦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藝云介紹,該區大力挖掘、保護、傳承非遺項目,每年開展非遺項目申報、非遺調研,目前共有各級非遺項目175項?!耙龑V大青少年認識、參與保護非遺,能夠加深他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,在實踐中做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、傳播者?!?/p>

      今年69歲的程顯杰,是德州慶云縣程家村人,上世紀九十年代,傳承父親鐵藝編織手藝后,一直在外地從事鐵藝編織、糖畫、畫臉譜、剪紙等傳統手藝教學工作?!斑@項手藝我練了幾十年,特別希望有人能將這項非遺文化傳承下去。今天回到家鄉給孩子們上課,非常激動,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?!?/p>

     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,讓孩子們感受非遺文化魅力,慶云縣利用假期時間邀請非遺傳承人,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非遺文化體驗活動。在慶云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解賽賽看來,非遺體驗課不僅能增加青少年對家鄉非遺文化了解和認識,更能激發他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,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。

      今年上半年,棗莊薛城區共舉辦“遇見非遺童趣端午”萌娃游園會、“非遺購物節”“非遺法宣傳”等系列活動20余場次,組織縫繡、畫扇等非遺手造項目現場展示展演,讓孩子體驗香囊、五彩繩、團扇等制作過程,還策劃推出“非遺進景區”活動,在鐵道游擊隊景區設立了“魯南非遺展陳館”“山東手造薛國尚品”展銷中心、“非物質文化小商品超市”等場館,讓非遺傳承真正實現“見人見物見生活”。

      為了讓非遺文化“活”起來、傳下去,薛城區堅持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展”,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。截至目前,該區擁有省級非遺項目7項,市級非遺項目53項,區級非遺項目124項。

      在德州臨邑縣,省級非遺德平大鞅歌,自2018年開始就被該縣德平鎮白麟小學作為學生必修課納入教學規劃,該校邀請民間藝人到校開設“鞅歌課堂”,打造德平大鞅歌校園展廳,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大鞅歌,學校和廣場成了德平大鞅歌的人才“蓄水池”。

      結合地域特色和非遺資源,臨邑縣通過座談、體驗、宣講等形式,積極開設“第二課堂”,推動非遺進校園、進專業,在非遺傳承與保護中探尋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的契合點。近兩年來,該縣共舉辦非遺傳承培訓活動200余場次,受益人群2000余人。國家級非遺一勾勾戲曲代表性傳承人也積極開展收徒傳藝活動,其中有兩名未成年學員成功申報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。

      在淄博桓臺縣索鎮街道馬家村,近日舉行了一場七夕主題的非遺剪紙活動。剪紙老師介紹了牛郎織女故事傳說,普及“七夕”傳統節日文化知識,傳授了剪紙的技巧方法。大家圍坐桌邊,一邊仔細聽老師講授經驗,一邊動手實踐,每一剪刀都那么的小心翼翼,細致認真。

      近年來,桓臺縣重點加強對現當代民間文化資源和非遺資源的調查、記錄、傳播和利用工作,大力傳承弘揚非遺文化,結合本地實際,積極開設了馬踏湖區草柳編、刻紙、剪紙、納千層底布鞋、呂劇表演等“非遺課堂”,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了非遺進校園、進社區、進景區,外國人體驗非遺文化等活動,讓非遺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。

      責任編輯:宋新雨

      媒體矩陣


      • 中工網客戶端

      • 中工網微信號

      • 中工網微博號

      • 中工網抖音號

      中工網客戶端

     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

      馬上體驗

      關于我們 |版權聲明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 |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
      Copyright ? 2008-2023 by www.leadershipwithintegrity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掃碼關注

      中工網微信


      中工網微博


      中工網抖音


      工人日報
      客戶端
      ×
     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丫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亚中文久久精品无码长长
      <big id="xzzji"><em id="xzzji"></em></big>
    2. <th id="xzzji"></th>

        <code id="xzzji"><small id="xzzji"></small></code>
      1. <tr id="xzzji"></t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