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把握好五個方面 積極探索訴源治理新路徑
從法治化軌道、專業化趨勢、社會化路徑、信息化手段和國際化背景五個方面把握好訴源治理現代化,形成充滿活力的糾紛解決體系,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、公正的司法服務。
近日,“訴源治理浙江模式”報道引發廣泛關注。通過認真領悟浙江的生動實踐樣本,筆者認為,切實抓好訴源治理,必須從訴前、訴中、訴后各環節推動訴源治理現代化,只有把握好訴源治理的法治化軌道、專業化趨勢、社會化路徑、信息化手段、國際化背景,才能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,做實為大局服務、為人民司法。
把握好訴源治理現代化的法治化軌道。法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,也是解決糾紛的根本保障。因此,在訴源治理中,要注重法治思維的引領,將各類矛盾糾紛的解決方式引入法治化軌道。這意味著要加強法律宣傳教育,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,使其能夠依法解決糾紛。同時,還要加強司法引導,鼓勵和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,減少訴訟增量。此外,還需要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協調配合,建立規范有序的工作機制,實現各類糾紛解決方式的互補和有機銜接。注重服務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糾紛解決需求,將各類矛盾糾紛的解決方式引入法治化軌道,促進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綜合環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。通過合法行使解釋權、委托調解、邀請調解,指導當事人將矛盾化解的關口前移。面對司法辦案的壓力,司法需要保持謙抑,發揮正確引導解紛的作用。在內引外聯方面下功夫,在共建共享方面下功夫,深化鞏固已建立的訴訟、調解、對接服務平臺,推動案件多發地區單位和行業金融企業、商事、城市經濟管理等領域的訴調對接。
把握好訴源治理現代化的專業化趨勢。糾紛解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,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。因此,在訴源治理中,要加強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,提高調解機構的專業水平。同時,還要加強對糾紛解決工作的激勵機制體系建設,充分發揮各類調解機構的作用,構建分層遞進、有機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。此外,還要拓展專業化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渠道,如加強對行業調解組織的指導,推動社會相關管理部門及時修訂完善專業調解規范,有效化解矛盾糾紛。提升政治社會環境治理的專業化水平,推動糾紛解決機制從法院與非訴訟調解等糾紛解決機制的單向對接,向多元糾紛解決體系轉變。充分開發利用糾紛解決前端、中端、后端各自不同系統功能,通過專業化治理,引導公眾選擇非訴訟糾紛解決渠道,避免大量瑣碎簡單的糾紛進入訴訟程序。拓展專業化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渠道,還包括積極發展、推動科學明確地調整收費范圍、收費標準、完善收費和退費規則,充分發揮訴訟收費、律師收費的杠桿作用,遏制當事人因成本低導致訴訟權利被濫用。
把握好訴源治理現代化的社會化路徑。解決糾紛不僅是司法機關的責任,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。因此,在訴源治理中,要加強社會各界的參與,形成解決矛盾的整體合力。包括拓展人民調解的適用范圍和領域,支持人民調解在各個領域的應用,加強行業調解組織的指導,激發社會組織活力,增強專業調解服務功能等。同時,要通過社會化路徑,指派專人辦理訴前調解,合理分流案件,培育專業化的社會解紛隊伍。繼續發揚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構建多元解紛大格局。注重拓展人民調解適用的范圍及領域,支持人民調解在保險、醫療工作、環境衛生、勞動人事爭議、物業糾紛管理、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領域不斷深入適用,有效減少和避免糾紛演變成訴訟案件。創新培育社會組織支持機制,增強專業調解服務功能,法院與解紛團隊通過社會化路徑,合理分流案件,定期組織開展調解技巧與業務信息交流溝通,總結多元解紛實踐經驗,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解相關專業理論知識講座和能力培訓,打造能力強、素質高的社會化調解隊伍。
把握好訴源治理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。在信息化時代,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糾紛解決進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。因此,在訴源治理中,要善于利用大數據分析應用等技術,提高糾紛解決的效率和質量。同時,要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,實現各方信息的互通共享,推動在線解紛、在線司法確認等便民訴訟程序的發展。由于群眾對糾紛解決在多樣性、便捷性、實時性等方面提出更新更高要求,必須能夠準確把握智能時代特征,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,加強前瞻性和主動性的深化改革,促進社會糾紛解決的智能化變革。善于利用信息化技術轉變辦案思維和“網絡訴訟對接”工作模式,搭建多元解紛平臺,運用互聯網的優勢資源,打破各方信息網絡技術壁壘,與司法、銀行、醫院、保險等單位進行對接,實現企業財務數據、信息安全系統對接,充分運用在線司法確認、電子交付等便民訴訟程序。
把握好訴源治理現代化的國際化背景。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,國際合作和交流愈發頻繁。因此,在訴源治理中,要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的理念和價值觀,為世界其他國家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。同時,還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,推動傳統訴源治理向現代化發展。抓實抓好訴源治理,可以營造誠信、友好、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,也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效治理的具體體現。把握好訴源治理的國際背景,必須充分考慮我國本土文化和法律文化與國外經驗的兼容性,推進由傳統到現代、由外向內的訴源治理現代化發展。改革創新發展傳統的訴源治理模式,是加強多元解紛的國際社會經濟文化交流,順應爭端解決全球化的大勢所趨。
(黃靜怡 高新峰,作者單位: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省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)
關于我們 |版權聲明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 |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
Copyright ? 2008-2023 by www.leadershipwithintegrity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